阅读历史 |

第四十二章如意郎君(上)(2 / 3)

加入书签

分欣赏之色。

几位女眷暗暗打量着宋楚楚。京中贵女圈里,谁不知她乃永寧侯庶女,又与嫡妹宋清芷素来心病颇深。

然而前些时日,却传出她亲自往相府认了错,如今两姐妹已冰释前嫌。当被问及,宋清芷只淡淡一句:「事过境迁,始终是一家人。」

这话一出,旁人又哪敢多言?若再有人翻旧帐,岂不是分明打湘阳王与相府的脸。

偏偏——世上便是有人不识相。

酒过叁巡,席间奉上的乃尚书府自酿的牡丹酒,色泽微红,入口清冽芬芳。

宋楚楚只浅尝了几口,心情渐渐放松,眉眼间也添了几分柔媚。

此时,忽闻一道尚带稚气的声音,仗着酒意,语带几分调笑——

「王妃,我都替您委屈了。今日这样的场子,王爷怎么还让妾室跟来了呀?有些不像话呢。」

说话的是齐国公府的六姑娘,素来与宋清芷亲近。她年纪不过十五六,向来仗着家世娇纵无忌,此刻醉红了脸,偏还笑吟吟地看着席间人。

同席的贵女们面面相覷,神色各异。有人轻轻蹙眉,似觉她失了分寸;有人掩唇低笑,坐等好戏;也有人眼神一闪,忙转去看江若寧,欲观她如何应对。

后园里气氛一瞬沉下来,方才的笑语声似被掐断。

宋楚楚顿时心里怦怦地跳,一时无措。

江若寧垂眸啜了一口牡丹酒,声音不高,落在眾人耳中却如当头一盆冷水:

「王家妹妹此言,倒是慎些为妙。」

对方一怔,尚未回话,便听江若寧缓缓补上一句:

「当今太后,昔年亦非中宫之位出身,如今尊贵无双,母仪天下。王爷一向孝顺……这样的话,若叫前厅的人听了去,只怕会误会妹妹心中不敬。」

眾人皆脸色一变,国公府的姑娘更是脸色倏地发白,急急辩解:「我才不是——」

江若寧只是轻轻一笑,朝眾人柔声道:

「她也不过一时口快,各位姐妹别当真。只盼这话不传出去,免得叫旁人曲解,反教王家妹妹平白受了罚。」

语气柔婉,却将人推入死地。

宋楚楚在旁看着,眼睛亮得像猫儿见了星子似的,望着江若寧的目光满是仰慕。

心里暗暗惊叹:

——哎呀,江姐姐好厉害!

贵女们彼此对望,谁还敢再开口多言?

王妃这番话,分明是将那位妾室护在羽翼之下了。

再看向宋楚楚时,眼神里已不復先前的轻慢,多了几分客气,几分审慎。

园中热闹渐散,女眷们或去花径赏景,或结伴移步。

凉亭下只坐了四五人,围在一张雕花小几旁,茶烟裊裊。方才后园里尚有些拘束,如今场面清静了许多,气氛也松散下来。

此时,太僕寺卿的张二姑娘道:「这几日我听父亲说,正给大姐相看人家呢。左挑右选,最后只剩下两个公子,可大姐偏生犹豫不决,说两位各有千秋,实在难取捨。」

宋楚楚天性好奇,立刻凑近几分,睁大眼睛问:

「是哪两位公子呀?说来听听。」

张二姑娘抿唇一笑,故作神祕地低声道:

「一位是太常寺卿许家的嫡长公子,书香门第,从小饱读诗书;另一位嘛,则是镇东将军之子,刘家那位小将军。」

亭中眾人闻言皆起了兴致,目光纷纷望来。

张二姑娘道:「许家世代习礼,好诗书音律,据说许公子能一眼分辨十种香料的配比,琴艺也极好。前阵子还替太后寿宴谱了新曲。」

江若寧微微一笑,温声道:「许家一门文脉,许公子又才貌双全,与张大姑娘能作良配。」

张二姑娘续道:「至于刘小将军,随父戍边多年,前年才调回京师,如今在禁军中掌一营。就是那性子冷得很,我大姐说话多几句,他便只『嗯』一声。」

此言一出,亭中人皆笑。

宋楚楚眼睛一亮:「那自然该是选刘小将军!」

话音刚落,与她斜对而坐的宋清芷微一抬眼,视线悄然落向宋楚楚身后,不着痕跡地一顿,唇角缓缓勾起。

「哦?」她语调一转,慢条斯理地问:「那你说说,为何该选刘小将军?」

宋楚楚捧着茶盏,坐直了些:「这刘小将军,我听爹爹提及过。去年春猎,他一人便射下七件猎物,是去年的头筹!」

坐在一旁,国子监司业之女歪头问道:「七件,算是很多吗?」

宋楚楚的语气带着一丝兴奋:「自然是多的。我听说——近十年春猎,无一人曾猎下七件以上。」

宋清芷低笑一声,语气似不经意,眼神却仍朝她身后轻飘一眼:「确实另有一人,数年前同样打到七头猎物。」

宋楚楚眨了眨眼:「是谁啊?」

江若寧轻笑道:「是王爷。」

宋楚楚闻言,睁大了眼,随即转头向张二姑娘道:「刘小将军竟和王爷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