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第484(1 / 2)

加入书签

陆良这个门外汉或许就是关键。

接下来几天,陆良都待在苏城,每家企业都拜访一下,老总们也很给面子,纷纷提供多项还未面世的新技术。

毕竟自从被举牌,他们股价最少翻倍,又得到高额无息贷款,新建分厂。

喝水定当不忘挖井人。

1月7日,陆良满载而归,带着31项新技术回到了魔都张江科技园。

他不懂,索性就全部带来,交由张培强挑选:“张教授,这里就交给你,待会我就出发去底特律把底盘调教团队给带回来。”

出发之前,他去了趟公司,让孙玉涛跟他一起去往,打算在华尔街设置个办事处。

这么一来,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,就不用两头跑,毕竟要半天的飞行时间。

临行前,唐彩蝶突然找到陆良:“陆总,这几天一直有个年轻人来拜访您。”

“什么来头?”陆良疑惑。

“自称波场币的创始人孙宇晨。”

“波场币?没听过。”陆良脸上疑惑之色更浓了:“找我有什么事?”

“说是很仰慕您,想跟您见面聊聊,只要您有时间,他什么时候都可以。”

陆良刚想拒绝,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:“跟他说我出门了,等我回来再说吧。”

东大是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,比特币想发展,绝对不能没有他们的参与。

传道布施,往往需要一个领军人。

陆良不肯当,赵长鹏又凉凉。

这位孙宇晨,或许就是赵长鹏的继承人,见见聊聊倒也没关系。

只是他现在没时间。

没了

拒绝不等于不帮忙

“90后币圈第一人?”

“湖畔大学老马门徒?”

在去往机场的路上,陆良浏览着孙宇晨的详细资料。

北大中文系,曾去往香江中文交换,毕业赴美留学,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律学硕士。

12年归国在《南方周末》实习,专挑舆论热点下手,并每次都在文章末尾留下自己的姓名。

因此,在知乎围脖也算是一方大拿,全网拥有几十万粉丝。

13年再次出国,加入旧金山一家数字支付公司,该公司主营波瑞币。

几年深造,龙场悟道,再次归国,在波瑞币的开源基础上创办波场币。

去年九月,比特币价格高涨,波场币也得到idg资本,中科资本多家投资机构跟投的千万美金级别a轮融资。

“你好,我是陆良,现在要出门,等我回来,再见面聊一下。”

陆良思索片刻,给孙宇晨打去电话,讲明现在无法跟他见面的缘由。

虽然比特币跌破8000美元,但以华尔街机构对这个市场的重视程度,早晚会迎来第二波行情。

赵长鹏已经废了,他们需要重新扶持一位布道者,90后出生的孙宇晨,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,毕竟年轻人接受能力强,玩币的也大部分都是90后。

不知道跟华尔街机构跟他接触了没有,如果没有,陆良不介意帮他一把结个善缘。

孙宇晨闻言一愣,没想到陆良竟然会亲自回电,突然赶忙问道:“陆总,您是在浦新机场登机吗?”

“对的,怎么了?”陆良疑惑。

“陆总,我现在距离新浦机场很近,要不我先过去等您如何?”

孙宇晨知道突然造访很冒昧,又急忙解释道:“几天前,新视野基金的负责人找到我们公司,我还没有想好要不要接受他们注资,希望您能指点一二。”

他这话虽然讲的没头没尾,但他相信陆良是听得明白。

“现在一点三十分,我两点左右抵达t2航站楼,飞机是两点三十分准时起飞。”陆良沉吟片刻,告知详细的行程。

“好的,陆总,那待会见。”

孙宇晨欣喜若狂,立即开车出发,一路时速破百,争取在两点前抵达机场。

给西方机构当狗,成为币圈的布道者,确实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差事。

但孙宇晨并不甘心,因为赵长鹏是前车之鉴,说被架空就被架空,毫无还手之力。

波场币可以接受新视野的注资,但不能让新视野一家独大,于是,他想到陆良。

国内能跟华尔街机构抗衡的只有一支,中字头不适合掺和,陆良是最佳人选。

根据福布斯披露的消息,陆良在东京创办的星恒资本,极有可能就是投资比特币。

说明他知道,也了解这个市场,只是不想自己出面,所以才会拉上三井住友和现代集团,甚至让公司挂靠在三井住友的名下。

穿过机场的高架桥,隔着很远,陆良看到进站口有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。

他站在路边四处张望,脸稍有点长,梳着大背头,深色呢子大衣,黑皮鞋,打扮非常商务。

陆良打开车窗,招了招手。

孙宇晨满脸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